中外城市发展与货币金融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个重要方面,金融离不开城市化,城市化需要金融,这一历史逻辑在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将表现得更为显著。一、新型城镇化对金融服务提出了巨大的长期的需求,是 |
中外城市发展与货币金融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个重要方面,金融离不开城市化,城市化需要金融,这一历史逻辑在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将表现得更为显著。
一、新型城镇化对金融服务提出了巨大的长期的需求,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大契机
主要有三个特征:
(一)数量庞大
从数量上看,专家们有多种测算。财政部领导提出42万亿(未来10年内城镇化率从52%到60%);也有人按人均15万、4亿人进城计算为60万亿;甚至有人认为需要数百万亿。城镇化的金融需求当然有多种算法,但不管怎么算,都是一项巨大的资本和资金需求。
(二)历时漫长
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是个“自然历史过程”的战略定位说明,中国城镇化的“罗马之城”将是漫长的历史进程。据研究,英国城市化用了150年,美国用了100年,日、韩用了50年,这几个国家加上整个西欧,人口不足10亿,而中国是处于多重二元结构的13亿人口。这是一个什么概念?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历史进程,不必指望10年20年,要达到现代水平的城镇化一定需要漫长的历史演进。如果以这个时间维度,对上述资金需求按流量考察,那将是一部未来中国金融史的概念了。
(三)金融机遇与金融风险并存
对任何国家都是这样,但中国的宏微观体制转轨处于关键时期,有很多特殊性、复杂性。
二、面对这个天量的、长期的金融需求,怎么办?需要一个战略上的“金融解决方案”
这个“方案”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思路。比如:
(一)财政资源
拉动金融资源,首先是政策性金融资源,再是拉动社会资源,最终把社会力量、市场力量调动起来。城市的本质是“市”,市场力量应成为长期可持续的内生动力
(二)更有效的金融结构
1、靠传统融资方式(以信贷为主)支撑不起城镇化进程,需要创新:资产证券化、信托、市政债券等等;2、现有的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(包括股市、债市等)难以满足城镇化的需求,需要提高市场效率(特别是债市要治理,要统一);3、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新型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尚不适应要求,需要加快建设。
(三)全球化金融资源配置
像中国这样开放的发展中大国,应对城镇化金融需求不仅是一个国内金融过程,更将是一个国际金融过程。国际市场看好中国,外源资金潜力巨大。解决城镇化金融问题需要有开放的眼光,内外兼修。
三、光大集团积极参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
中国光大集团作为我国两大综合性金融集团之一,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并受益于城镇化进程。今后将从三个方面参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。
一是发挥集团优势,为城镇化提供综合金融服务。光大集团的优势不在“大”而在“多”,业务涵盖银行、证券、保险、信托、资产管理、投行、基金、期货、租赁、直接投资和环保新能源产业等实业领域。我们将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,不断创新服务方式,积极响应新型城镇化这一时代课题,加强在新兴城镇的网点布局,积极围绕“人”的城镇化提供民生金融、普惠金融,加强对城镇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领域以及城镇化发展相关产业的金融支持。
二是发挥新能源环保产业优势,为绿色城镇化提供经济技术服务。集团旗下的光大国际作为一家有较大影响的香港上市公司,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新能源环保企业,技术指标达到欧洲标准,业务覆盖大半个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,长期得到国家发改委、环保部、财政部的重点支持。
三是积极参与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,为国家及有关部门献计献策。